地名志 “魏县‘因何而得名

时间:2014-08-10

       魏县历史源远流长,“魏县”之名由来已久。魏县,自西汉正式建县,历经朝代更迭,几度兴衰,以“魏”为名长达两千多年而不改,沿袭至今。魏县因何而得名呢?

 

       魏县之名首先与“魏”字紧密相关,魏县与“魏”字有不解之缘。“魏”字从语词文化上讲,内涵丰富,意义深远。先从语义上看,“魏”同“巍”是高大的意思。《说文解字》注:巍,高也。高者必大,故《论语》注曰:巍巍高大之称也。再从字形组成上讲,“魏”就有禾、女、鬼三个独立字,“禾”指粮食作物,是生命第一需要,而“女”意为女人,也可联想家族繁衍生息,鬼在古时有无所不能之意,也有规则、主宰的说法。如此重要三个字组成“魏”字当有非常之意。男耕女织、家道中兴、幸福和谐的“魏”字之意,跃然纸上。

 

       其次,魏县之名与战国时期的魏氏魏国颇有历史渊源关系。魏县正是因为魏国、魏都才得名。魏氏的先祖是毕公高的后代。毕公高是周文王第十五子,因为封国在毕地而得姓。毕国在西周末期亡于西戎,其后裔沦为平民。毕万正是毕公高的后代,他在春秋初期投奔晋献公,受到重用,晋升为大夫。公元前661年,晋献公命毕万灭姬姓魏国,并把魏地封给毕万。据《史记·魏世家》记载:晋大夫毕万以军功受封于魏,卜偃为其占卜曰:“毕万之后必大矣。万,满数也;魏,大名也。以是始赏,天开之矣。天子曰兆民,诸侯曰万民。今命之大,以从满数,其必有众。”意思就是说:毕万封有魏地是大吉之兆。“万”是盈足之数,“魏”同“巍”,有高大雄伟之意,得此封赏,符合天意。天子拥有兆民,诸侯管辖万民。以毕万之福大命大,必定会越来越兴旺发达。魏氏正是由此而得姓。公元前636年,毕万之孙魏犨因为随重耳出亡有功,重耳继位为晋文公后,令魏犨承袭魏氏的封爵,列为大夫,治所在魏邑(今魏县)。公元前453年,晋知伯(荀瑶)率韩魏之师围攻赵氏基地晋阳(今山西太原市),三年不能攻克,赵无恤遂策反魏恒子和韩康子两家,反攻知伯,杀之并分其地。韩、赵、魏三家分晋局面形成。公元前445年,魏斯继位,自称诸侯,史称“魏文侯”,建都安邑(今山西夏县西北)。公元前430年,为了变法图强,称雄图霸,魏文侯把都城从安邑(今山西夏县)迁都洹水(今魏县旧魏县村)。魏文侯在位期间(公元前445—公元前396年),修筑礼贤台,拜师卜子夏、交友田子方,三顾段干木,崇儒重教,招贤纳士,励精图治、率先称雄七国,奠定了魏国百年霸业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 公元前361年,魏惠王从魏县迁都大梁(今河南开封市)。魏县虽不再是魏国国都,但作为魏国战略要地,军事重镇,战国后期,魏国又在此设置,因曾为故都之地,故命名“魏县”。公元前335 年,苏秦曾在此主持洹水之盟,六国共同对抗强秦。据清代雍正本《魏县志》记载:苏秦佩六国(魏、韩、赵、楚、燕、齐)相印,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,从此天下莫不知“魏”名。公元前242年,秦军攻占魏国东南20余城,魏县废置。公元前228年,秦王朝在今治(魏城镇)附近首次设县,名棘蒲。后来,棘蒲县邑毁于秦末战乱。西汉王朝建立之后,以原棘蒲县域重设县,因魏县原属魏国,又是魏国故都之地,故沿用战国旧制,仍命名“魏县”。据《河北通志稿·地理志》和新版《魏县志·建置沿革》载:汉高祖十二年(公元前195年),置魏郡,设魏县,治所在于村(俗称旧县村,即今大名县城北偏西二十五华里祝村,魏庄一带)。魏县自此正式建置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 全国以国名命县,魏县独此一家。魏之县名,世代传承,相对稳定,沿袭至今。2009年12月1日,魏县经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评审,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认定为“中国地名文化遗产——— 千年古县”。

网友评论
发布评论(共有条评论

验证码: 匿名发表


您可能感兴趣的魏县资讯
最新魏县资讯
更多资讯